1979年7月,省、州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大理農業機械化學校和大理白族自治州技工學校,屬省州共管,技工學校與農業機械化學校分別隸屬大理州勞動局和大理州農牧局管理,行政工作具體由州農牧局主管。兩所學校對外掛兩塊牌子,內設一套機構,一套班子,原校址設于洱源縣三營鄉,利用原州農機校的校舍加以擴建,校園占地666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7756平方米。經過籌建組的辛勤工作,做到當年建校,當年招生,農機校首屆招生97名,開設專業《農業機械化管理》專業,技工學校首屆招生44人,開設專業《內燃機修理》專業。
大理農業機械化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中等農機專業技術人才,直接為農業機械化服務。按照云南省計劃委員會、教育廳每年的招生、分配計劃,1979年至1984年在全省十二個專州內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兩年。至1986年,共招收369名高中畢業生。1985年,根據云南省農業機械管理局(1984)云農機培訓字第78號文,招生對象改為初中畢業生,學制四年。至1990年,共招初中畢業生191人。期間為思茅等八個地州的農機系統培訓在職職工31人,培訓期為一年。
由于學校地處偏僻的農村,辦學條件十分困難,全校師生員工居住于五十年代建造的“干打壘”簡易平房內,經常缺水斷電,教學設施簡陋,全體教職員工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學校領導親自帶領全校師生打水井解決水源問題,開墾田地、種植糧食和蔬菜鍛煉學生實踐能力,自己動手修理運動場豐富學生文體活動,種植樹木綠化校園,使學校生機勃勃,日新月異,但仍存在著實際困難。1987年,省農機管理局黨組批示,學校不搬遷暫不招生,搬遷后沒有形成教學能力的也暫不招生,因而87年以后,農業機械化學校停止招生。
根據國家教委《關于頒發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設置暫行辦法》第七條“中專學校校址,一般選在交通便利、經濟文化發達、物質生活有保障的地區,并盡可能地靠近學生進行實習的場所”的規定。在州政府和主管局的關懷重視下,省勞動廳領導、州政府領導多次視察學校。1990年,經州政辦復(1990)15號文批準,決定將兩校搬遷到州府所在地大理市下關。1993年,州政府根據省教委和省計委云教計(93)003號批復,撤銷大理農業機械化學校,原大理農業機械化學校財產及人員編制一并劃歸大理州技工學校,由州勞動局主管。至此,大理農業機械化學校共招生14個班560名學生。1993年6月,大理州勞動局與大理州農牧局交接了主管局工作。9月,大理州技工學校全部搬遷至下關新校辦學。
1994年,經省勞動廳批準,學校成立了畢業生技術等級考核站,對畢業生實行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制”制度。每年圓滿完成畢業生《商品營業員》、《計算機文字錄入處理員》、《電工》、《鉗工》等專業技術等級證的考核,合格率達95%以上。
學校領導居安思危,積極改革管理制度,注重建章立制工作,建立了崗位職責44種,各項規章制度51種,使學校管理工作制度化。1995年3月,學校施行“三制”改革,即校長負責制、教職員工聘任制、結構工資制,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加強教研和教改,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探索新路子。學校緊緊抓住大力發展職教的機遇,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根據社會的需求大幅度擴大招生數,拓展專業,使辦學規模、師資隊伍、基礎設施建設都發生了顯著變化。
學校搬遷至下關初期,師生員工絕大部分居住于簡易平房內,生活條件十分簡陋。為使教職工安居樂業,學校領導積極多方籌集資金,于1996年建蓋了學生宿舍及食堂綜合樓,于1997年建成36套教職工宿舍,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為教職工解決了后顧之憂。
學校堅持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勞動就業服務的辦學方向,專業的開設均緊緊圍繞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而進行,由單一型專業改為復合型專業,培養新型技術人才。先后開設了電工電氣自動化、機電修理、供銷財務、商品營銷與計算機應用、餐旅服務與導游等52個專業,每年保持開設有10多個專業,學制2-3年。絕大部分畢業生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技術骨干,有部分已走上縣級或所在單位的領導崗位,學校辦學質量受到社會的普遍贊揚。
學校十分重視與社會的廣泛聯系,充分發揮學校的功能,與州林業局、糧食局、郵電局、農機局、煙草公司聯合辦學,長期接受企業的委托培養任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長短結合的辦學方式,使學歷教育與短訓相結合。先后開辦過拖拉機駕駛、機修、電工、鉗工、中餐烹飪、微機等培訓班,既滿足了企業的需要也得到了企業在師資、實習場所、學生就業以及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1996年云南省人事廳批準學校成立大理州機關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崗位培訓考核站。1996年7月,省勞動廳批準學校成立云南省第五職業技能鑒定所。同月,省勞動廳、省交通廳批準學校成立大理風城汽車駕駛學校。1996年9月,省工考辦、省電子職業技能考評委批準學校成立云南省電子職業技能定點培訓站。1997年5月,經州勞動局批準學校成立大理州第一職業技能培訓站。1998年4月,大理州人事局確認學校為國家公務員施教機構,為學校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辦學方式和培訓、鑒定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001年學校對原有制度進行修改,補充,嚴格對制度的執行,同時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開拓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格局。圍繞教改調整課程結構,調整課時比例,加強教學研討,根據專業特點開展實用性教學,加強和完善教學管理,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加大培訓鑒定力度,采取脫產學習和送教上門相結合的辦學形式,使培訓鑒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積極與多所高校探索聯合辦學的思路。學校先后成立了云南民院成教院滇西工作站、南京經濟學院函授工作站,并與大理醫學院成教院合作辦學進行招生。2002年,為擺脫技工學校招生難,招生競爭激烈的困境,學校在招生形式上做出調整,率先在全州實行春季招生,取得了很好的招生效果。同時努力創收,投資55萬元購置多媒體及語音教學設備,購置投影儀及辦公用微機設備以及更換辦公桌椅,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
學校以爭創“州級文明單位”為契機,把創建“州級文明單位”和申報“省部級重點技?!钡雀黜椆ぷ髀涞綄嵦?,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部級重點技校。學校在加快“一體化”、“雙師型”教育隊伍建設的同時加大硬件設施建設,建起了一整套與辦學規模相適應并可進行培訓鑒定的實作、實訓設施,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學校的辦學競爭實力。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導游專業的學生參加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合格率一直名列省州前茅,2005年,合格率達到了70.5%。
2006年2月5日,州長現場辦公會研究決定將州煙草公司臨人民街1幢辦公大樓,連同辦公樓前空地4.84畝以36萬元有償劃歸學校使用,學校的總占地面達20.14畝,校舍面積17766.23平方米。學校還租用州工商銀行招待所、云鶴飯店、龍溪旅社、市總工會子弟學校等作為學生宿合、教室,解決學校校園占地面積不足,生源較多,校舍資源緊張的辦學困難,為學校申報國家級重點技校創造了條件。
學校充分運用已有的資源,豐富教學手段,加強技能訓練,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重新修訂并試用了11門課程的教學大綱,首次推行校內學科帶頭人制度,評選出的11名學科帶頭人,充分發揮了示范帶頭的作用,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投資10多萬元增添了烹飪、餐廳、客房、電工電子部分實訓設備,投入了20多萬元,增設了有50臺電腦的新機房,投資40多萬元,添置數控加工設備和電力拖動實驗設備。投入6.5萬元,建起了校園安全監控網格,投入60多萬元,新建了180平方米的機電一體化實訓室,增建了數控實驗室、電力拖動第二實驗室、計算機室等,進一步改善了實訓的條件和辦學條件。2007年學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與飛龍公司、三德集團、駿馬集團、大理州水泥廠等本土大型企業開展訂單人才培養,促進了相互交流和共同發展。
2008年5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大理州技工學校的基礎上新建一所技師學院,技師學院定位為立足大理,面向滇西七地州,輻射全省,辦學規模為有效占地面積1000多畝,遠期在校生達1萬人。
為加快大理技師學院建設步伐,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州委劉明書記、何金平州長多次召集會議進行部署安排。經過認真研究,多方案反復比較,決定在大理州技工學校的基礎上搬遷新建大理技師學院,并成立了籌建工作領導組,何金平州長親自任組長,分管副州長任副組長,州級21個部門的主要領導為成員,迅速開展前期工作。同時,州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專門劃拔???50萬元作為籌建辦前期工作經費。
6月20日,何金平州長主持召開了州十二屆人民政府第三次常務會議,會議研究并通過了《大理技師學院新建項目建議書》。7月1日,大理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準開展大理技師學院項目規劃選址等前期工作,待項目可行性研究、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林地使用、資金籌措等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后,再按程序報批。通過反復比較論證,確定大理技師學院建設項目選址于大理市海東鎮上和村,占地面積共2050畝(實際使用面積為1000畝),其中,馬尾山1500畝(因山地使用率為30%,實際使用面積為450畝),周邊平地550畝。
8月11日省政府批準大理技師學院建設項目籌建,建議項目審批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理,并要求省發改委、國土資源、建設、人事、環境、林業等相關部門在征地、建設、引進人才、環評、林評等方面給予協助和積極支持。8月18日云南省發改委批準在大理州技工學?;A上籌建大理技師學院,并要求在規劃建設中,應按照對職業技能培訓及籌建院校的要求,嚴格建設標準和規范,加快前期工作進度,爭取盡快開工。學校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部署安排,籌建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迅速開展各項前期工作。
2009年3月,李江副省長親臨學校進行大理技師學院建設專題調研,并指示建設規劃要科學合理,要預留發展空間,要加強校園綠化建設。同時要求加快籌建工作,年內開工建設,明年開始招生。此次現場辦公會還明確劃撥給大理技師學院五千萬元建設資金。2009年12月建設方浙江城建進場實施土方工程和場地三通一平工作,大理技師學院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學校的遷建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為進一步提升辦學層次,學校在2009年完成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的申報,并順利通過省級評估驗收,為創建大理技師學院打下基礎。2010年4月學校正式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命名為“國家重點技工學?!?。
經過不懈努力,大理技師學院籌建工作進展順利。2010年4月6日正式開始地上建筑物及附屬配套設施建設,大理技師學院開工建設的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等一期主體工程12萬平方米已近完工,配套附屬設施正在完善。11月,學校完成 “大理高級技?!钡纳陥蠊ぷ?,為學校進一步提升了辦學層次,向更高層次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1年10月,學校全面搬遷進入海東新校區辦學。技師學院一期工程建設現已近完工,建成教學樓、實訓樓、學生宿舍等基礎設施12萬平方米,完成投資4億元。新校區占地面積廣,硬件設施較好,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為申報技師學院創造了堅實的硬件基礎。學校在經費緊缺的情況下,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實訓設備、設施的投入力度,投入440萬元購置電工電子、中餐、汽修、計算機等各專業實訓設備,滿足學校規模辦學的需要,進一步突出技工教育的特色和優勢,12月,學校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晉升為“大理高級技工學?!?,為申報技師學院創造了有利條件。
2011年學校通過自主招考、公開招錄、調入等多種形式分三批引進了65名教師,為申報技師學院提供了雄厚的師資條件。學校加快教學改革的進度,制定了一整套的教學改革方案,積極推行理論與實訓一體化教學,編訂《教學改革方案》并編印成冊,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不斷拓寬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農民工扶貧培訓等項目,送教下鄉。繼續加強與省內外大中型企業的聯系與合作,深入探討校企合作的方式和途徑,為畢業生提供廣闊的就業平臺。發揮加工制造職教集團的帶頭作用,加強與各縣職業中學的合作,實現了師資、設備等的資源共享。
2012年,學校繼續抓緊后續配套工程建設,太陽能、水電、圖書館、運動場等設施相繼建成使用。數字化校園建設正有序進行,實現一卡通管理系統、考勤系統和教務管理系統正在校園內試運行。學校努力申請各類項目資金及建設,通過積極爭取, 2012年學校分別獲得國家發改委、國家教育部和人社部的國家基礎能力建設項目、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和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建設資金共2080萬元(其中,基礎能力建設項目建設資金1000萬元,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和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資金1080萬元),主要用于學校師資培訓、骨干專業建設和特色項目建設,建設周期為2年。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實施“老帶新傳幫帶”制度和專任教師實作技能培養管理辦法。改進值周制度,加強學校的門禁制度,加強校園安全隱患排查,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監管,積極創建安全、和諧校園。新增設了成人教育科、組織人事科、紀檢監察室、培訓中心等科室,設立學生科和保衛科,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使學校機構設置更加合理,各科室職責得到加強和細化。
2013年,按照省、州黨委政府和學校創建“大理技師學院”的目標任務,全校教職工凝心聚力,不斷為申辦技師學院創造條件、完善條件。經不懈努力,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學校的軟硬件建設已基本達到云南省技師學院的申辦條件。經州委、州政府研究,同意學校正式申辦“大理技師學院”,并于2013年1月以州人民政府的名義書面正式向省人社廳提出了請示。學校申辦技師學院工作組積極完善各種申報材料,美化校園環境,改進學校設施設備,積極做好評審準備工作。受省政府委托,省人社廳組織專家評審組于5月底對學校申辦技師學院的各項工作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評審,一致認為學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建設規劃超前,設備設施完善,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辦學特色鮮明,規模不斷擴大,質量穩步提高,達到了技師學院的設置標準和條件,獲得了94分的較高得分,順利通過了省級專家組評審。7月1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批準“大理高級技工學?!鄙墳椤按罄砑紟煂W院”,按期實現了“大理技師學院”創建的目標任務,實現了學校發展的重大飛躍。
2013年學校開始利用每個假期開展為期一周的教師校本培訓,邀請國內外知名技工院校教授和企業專家到校授課,傳授先進的技工教育理念、辦學模式、教學方法,開拓教師的視野。學校還成立了專門的示范校項目建設辦公室,對各項目任務進行了分解,抽調精干的隊伍分項目實施。項目自2013年1月啟動以來,三大特色專業實訓建設順利完成招標采購,各項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
2014年 1月14日,州委、州人民政府為“大理技師學院”舉行了揭牌授印儀式,州委書記梁志敏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標志著“大理技師學院”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學校發展史上的重大飛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技師學院成立后,辦學層次得到了提升,學院在全省、全州的良好社會影響力在不斷擴大,在職業教育領域中的引領作用在不斷增強,省內外的合作與交流更加頻繁,給學院的辦學注入了強大的社會活力,發展態勢較好。有效地發揮了學校作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大理州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重要作用。
學院積極加強教研和教學管理,推行“一體化”教學。全力推進示范校建設,不斷加強教學工作的組織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內涵發展提升專業建設。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先后與中德諾浩(北京)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中央電視臺合作,按照企業對技能人才培養新要求,在校內開設3個汽車機電維護保養專業中德諾浩班。改革教學督導和評價制度,加強教學監督,師德師風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完善職改和評聘分開制度,教師隊伍工作積極性得到了較大提高。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多形式加強德育教育。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大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訓和提升。協調大理市公安局、大理市公交公司、大理市交警海東中隊、海東開發委員會等部門,引入“校園直通車”,切實解決了學生出行難的問題。與陸軍預備役二團合作成立了由41名學生組成的“護校隊”,制定了章程,投入11萬元購買了裝備,進一步加強了校園安保力量。
學院精心組織,科學規劃,積極協調各方關系,加快推進項目的實施,投入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和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項目資金1580多萬元,投資830多萬元的國家基礎能力二期旅游服務實訓中心大樓項目已完成開工前各項準備工作。與具有一級資質的新藍天汽車駕駛培訓學校合作開展汽車駕駛培訓,方便了師生學習汽車駕駛技能。自籌資金83萬元,建起了校園網絡電視,豐富了師生的文化生活。健全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召開了大理技師學院首屆一次婦女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婦委會,推進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2015年,合作辦學有了新突破,在與昆明學院、云南民族大學合作設立大專函授辦學點的基礎上,新增大理大學為合作學校,實現了所辦專業函授教學的全覆蓋。首次引入澳大利亞外教在學院開展40天的西廚教學,引入德國模式對汽修專業學生進行職業技能鑒定,積累了國際合作經驗,為進一步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奠定了基礎。
在學院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學院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培養。一是選送優秀青年教師參加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和企業實踐,以及參加各級各類師資培訓,二是利用教育部指定對口扶持大理的江蘇發那科數控職教集團的平臺,選送2名中層干部及7名骨干教師參加培訓,學習發達地區先進的教育教學及管理經驗;三是實施《青年教師成長方案》,將青年教師的成長分為教學新秀、教學能手、教學骨干、專業帶頭人、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技能大師等7個層次,制定評選辦法,完善教師培養體系,引導青年教師逐級成長。
2016年,學院“精準扶貧”扎實開展。學院派出兩位年富力強的中層干部駐村指導,累計安排6批次干部職工深入貧困戶開展“掛包幫”“轉走訪”活動,各項工作均按州、縣要求如期完成?;鶎狱h組織建設得到加強, 11月4個黨支部完成了換屆選舉工作,選舉產生了新一屆支部委員會和支部書記,加強了各黨支部班子建設,黨建工作取得實效。隨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在各級各類技能競賽中均取得較好成績,烹飪專業張文會入圍“中國大能手”全國十強。
學院在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源節流,積極依靠自身力量改善辦學條件,成效顯著。一是投資1.515億元的公共實訓基地項目正穩步推進,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的評審;二是總投資1000多萬元的二期實訓樓竣工驗收,配套建設完成招投標;三是教學條件明顯改善,年內累計投資1000多萬元購置各專業教學設備,基本能滿足各專業實訓教學的需要;四是配套建設全面實施,投資250多萬元完成了下平臺綠化,投資210多萬元完成了室內體育館和7塊室外籃球場改造,投資50多萬元安裝了辦公樓電梯,投資30多萬元完成了太陽能改造,校園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校際交流與合作得到發展。與西安交通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等高校的深入合作,開設工業機器人和3D打印技術兩個新專業,并在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得到高校的援助。國際合作進一步深入,2016年引入汽車維修外教,與澳大利亞桑瑞亞理工學院、拉籌伯大學簽署了三方友好合作備忘錄。
2017年,學院積極參與全州各項重點工作。一是繼續派出二名中層干部到賓川縣平川鎮馬花村駐村指導。二是派出一名中層干部參加保護洱?!捌叽笮袆印惫ぷ麝?,三是根據上級安排按時完成“三清潔”任務。黨建工作取得實效,成立黨工部,加強了黨建工作隊伍建設,積極推進基層黨支部建設。骨干(品牌)專業建設邁上臺階,學院開設的汽車維修、數控加工、電工電子、幼兒教育、烹飪、信息技術等專業辦學條件不斷完善,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專業建設日趨成熟,師生在各級各類技能競賽中均取得較好成績。2017年,在由中央電視臺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推出的大型職業技能挑戰節目《中國大能手》中,學院有3名師生參加了錄制,其中學生趙興財(電氣裝置)入圍全國十強,青年教師包進(汽修維修)入圍全國六強,導游專業學生艾金濤參加了第三季啟動儀式的致辭。2017年9月,學院新增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3D打印技術應用兩個智能制造專業。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與西安交通大學快速制造國家工程中心合作,在學院共建云南3D打印快速制造技術推廣及3D打印人才培養基地。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學生秦志國、陳曉存在2017年全省中職學校技能大賽中榮獲工業機器人賽項第一名,并代表云南省參加工業機器人項目的國賽,新專業建設走在全省同類學校前列。
學院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抓住“省級校園創業平臺”建設的契機,以校企合作為主要形式,引入當地知名企業,全面鋪開校園創業平臺建設。初步形成了電子商務、西點、手工茶制作、茶藝、陶藝、扎染、石雕、木雕、銀器加工、刺繡、手工藝品制作、繪畫、攝影、航模、數控加工工藝、電工電子產品、工業機器人、汽車美容、物流、美發、藤編等20多個創業點,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弘揚工匠精神,提升創業園品牌,學院聘請了銀器制作大師寸發標、石雕大師段德坤、木雕大師段四興等當地著名的技能大師,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創業平臺,共同培養民族民間工藝人才,取得了較好的反響。
2017年,學院緊緊抓住承辦全省中職學校技能大賽和首屆全省“技工杯”技能大賽的契機,以賽促建,全面加快學院場地建設、實訓建設、創業平臺建設和文化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各專業實訓條件明顯改善,達到省內一流水平??偼顿Y1.515億元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項目2月25日開工奠基。學院辦學知名度不斷提高,一是高水平承辦了2017年云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電工電子、信息技術、烹飪3個大項25個小項的競賽,來自全省各地75個學校的106支代表隊參加了此次競賽。二是2017年共接待上百所省內外學校到學院交流。三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部長尹蔚民先后到學院調研指導。
2018年,學院基層黨建明顯提升,以基層黨建提升年為契機,認真開展規范化建設。通過抓實“三會一課”制度,以及認真開展理論中心組學習、“主題黨日”、“萬名黨員進黨?!钡然顒?,黨的建設不斷得到規范,黨員干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增強。學院自力更生,自籌400多萬元啟動校園圍欄建設。同時,投入100多萬元實施校園文化建設項目,多渠道爭取資金啟動校園綠化工程,校園綠化實現全覆蓋,美麗校園建設成效明顯。在穩步提升電工電子、數控加工、汽車維修、中式烹調、幼兒教育、旅游管理、計算機應用等專業的基礎上,加快建設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3D打印技術應用兩個智能制造專業,根據市場需求適時舉辦航空服務、鐵路客運服務兩個新專業,專業建設成效顯著。最大限度地滿足當地學生的專業需求。
學院輻射示范效應更加突出。2018年9月,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正式公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第三批項目學校驗收結果,學校順利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9月,學院再次獲得“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11月,全國第二批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示范基地名單公布,學校成功榮膺全國第二批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示范基地。11月16日,學院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
2019年,學院乘勢而上,積極參加2019年云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4月共派出112名師生參加了9大類39個小項的比賽,獲獎27個,其中一等獎2個,二等獎11個,三等獎14個。5月至6月學院還派出10名學生、8名指導教師代表云南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機器人技術應用,現代模具制造技術?注塑模具技術,智能家居安裝與維護 ,通信與控制系統集成與維護4個賽項的比賽。同時,根據中央部署學院安排部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開展掃黑除惡了專題理論中心組學習活動。
5月,學院黨委舉行2018年度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和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工作會議,召開2019年度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暨意識形態工作會議。學院航空&鐵路客運服務專業組織師生進行了“綠色出行,保護洱?!鼻送讲交顒?,335名學生志愿者參加大理國際馬拉松賽志愿服務活動。學院黨委張銀祿書記,高慶芳院長先后到賓川縣平川鎮平川村委會開展扶貧幫扶工作。5月,學院還舉辦了2019年“技能文化活動周暨校園開放日活動”,《大理日報》社對活動進行了直播,直播除了在師生間傳播外,還上了新華社現場云,瀏覽量高達13萬多次,反響強烈,對宣傳學院起到了積極的效果?;顒又芷陂g學院還舉辦了校園招聘會,有100多家企業參加,為近2000名實習、就業學生提供了7000多個崗位,學生就業供不應求。本次活動,充分向社會各界展示了學院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扎實的技能技藝以及一流的設備設施、美麗的校園風光,得到廣大參與者的一致好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019年恰逢學院建校40年,風雨同舟,我們攜手走過了四十載, 40年來學院碩果累累的發展正是祖國改革開放40年來輝煌成就的見證。從洱源三營到下關,從下關到海東新區,從占地面積99.99畝到818.03畝,建筑面積7756平方米到167000平方米,在校生從建校之初的141名發展現在的10536人,從最初的兩個專業發展到現在的七大類18個專業,教職工從最初的31人發展壯大到現在的361人,大理技師學院用40年的發展書寫了砥礪奮進的壯麗篇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院將繼續緊抓國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歷史機遇,努力將學院建成全省示范性技師學院和區域性公共實訓基地,引領帶動當地中等職業學校加快改革發展,并主動融入和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現學院“立足大理、面向滇西、輻射東南亞南亞”的辦學定位和目標。
學院重大變遷
1979年7月(洱源縣三營鄉)
云南省大理農業機械化學?!罄碇莅鬃遄灾沃菁脊W校
↓
1993年9月(大理市下關鎮)
學校搬遷至下關人民南路新校址——撤銷云南省大理農業機械化學校
↓
1997年 12月
學校被云南省勞動廳評為合格技校
↓
2004年10月
學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云南省重點技工學校
↓
2010年4月
學校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命名為國家重點技工學校
↓
2011年10月(大理市海東新區)
學校搬遷至海東新校址
↓
2011年12月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學校晉升為大理高級技工學校
↓
2013年7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復學校晉升為大理技師學院